开始减仓了
今天,创业板与科创板遭遇大跌,主要原因是 TMT 成交占比过高,赛道过于拥挤,进而导致波动率显著提升。市场往往需要借助大阴线和震荡,让拥挤度降低,之后才有望重拾上涨。
恒生科技目前走势依旧较为强劲,然而倘若 A 股持续表现不佳,大概率会波及港股情绪。例如,当看到 A 股接连砸出两根阴线,而港股却未下跌时,起初港股投资者或许会庆幸自己未受牵连,但随即就应考虑赶紧卖出港股。毕竟不能指望港股独树一帜,还是先行离场避险更为稳妥。
须知,市场中并无 “这次不一样”,历史总是 “次次都一样”。一旦察觉风险降临,正确的做法是迅速 “蹲下来系鞋带”,确保自己能比同行者跑得更快。
对于此前单边上涨的品种,我个人今天已适当减了些仓位。
接下来要考虑的是,减仓之后,该加仓哪些板块呢?
近两年,众多机构大力推崇哑铃型策略,即一手配置科技股,另一手配置红利股。红利股用于保底,科技股则用于进攻。回过头看,这一配置策略无疑是正确的。
科技股在宽货币环境下敏感度较高,弹性十足,能够有效捕捉产业革命带来的高成长机会。而高红利股在低利率环境下,类似固定收益资产的属性愈发凸显,成为众多资金避险的首选。
所以,当我们觉得科技股短期炒作过度,减仓之后,自然应当加仓那些被 “冷落” 的红利股。
研究年后几乎未涨、且热度不高的优质公司,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。后续若有调仓动作,大家在周报中也能看到。
另外,每个人的投资理念和策略都不尽相同。目前我非常注重对回撤的控制,为了达成这一目标,或许会牺牲部分收益。
以往,当我更看重高收益,想要大胆一搏时,秉持的理念是 “宁可做错,也不错过”,一旦做错便果断止损。如今,为了更好地控制回撤,我的理念转变为 “宁可错过,也不做错”。错过并不会造成亏损,而做错则会带来损失。
所以,现在面对许多个股的问题,我往往难以直接作答。你问我某只股票怎么样,我可能觉得它还不错,但未必会买入。因为只要存在一丝疑虑或担忧,我就会选择放弃。买股票不在于多,而在于精,将少数几只股票做好就足够了。
其实,只要回撤控制住了,就很容易跑赢指数。只要不亏钱,就能跑赢大多数人。
晚安~
作者:布衣书生
$比亚迪(SZ002594)$ $招商银行(SH600036)$ $恒生科技ETF易方达(SH513010)$