赚钱的逻辑
初中课本有篇文章,很多人应该都学过,原文如下:
陈康肃公尧咨善射,当世无双,公亦以此自矜。
康肃公擅长射箭,无人能及,他也常以此自夸。
尝射于家圃,有卖油翁释担而立,睨之,久而不去。
一次,他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,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,站在一旁,看他射箭,久久地不离去。
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
见到康肃公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,但老翁只是微微点点头。
康肃问曰:“汝亦知射乎?吾射不亦精乎?”
康肃公问道:“你也会射箭吗?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是很精湛吗?”
翁曰:“无他,但手熟尔。”
老翁说:“没有什么别的奥秘,只不过是手熟罢了。”
康肃忿然曰:“尔安敢轻吾射!”
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:“你怎敢轻视我射箭的技艺!”
翁曰:“以我酌油知之。”
老翁说:“跟我倒油是一个道理。”
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口,徐以杓酌油沥之,自钱孔入,而钱不湿。因曰:“我亦无他,惟手熟尔。”
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,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,慢慢地把油倒进葫芦,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,却不沾湿铜钱。老人说:“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,只是手熟罢了。”
康肃笑而遣之。
康肃公见此,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。
对于这篇寓言,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其中想说的道理,无非是熟能生巧、勤能补拙。直到有次,有朋友向我咨询职业规划,我才想到原来这则寓言还可以换个角度看。
卖油翁把倒油技术练习得再好,有什么用呢?顾客关注的,就两点,要么价格更低,要么油的品质更高。这两样才是卖油翁的核心竞争力,而他却舍本求末,这也许就是他到老还只能挑着扁担沿街卖油的原因。
相反,康肃公也是花1万小时去练习射箭,但这在当年是一门有长远收益的手艺,技术越好,自身价值也就越高。
试问,卖油翁技术再好,他创造的价值有康肃公大吗?他的社会低位有康肃公高吗?答案已经不言而喻。
在这个世界上,很多人都是卖油翁,但很少有人能成为康肃公。
我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,有些年轻人,工作非常辛苦,经常加班,但仍然没什么钱,觉得自己的回报和付出不对等。但他们在抱怨的同时,没有考虑过,自己“惟手熟尔”的技能真的有用吗?还是每天都在做无用功?
比如有的人只是部门里面的螺丝钉,要说这么多年练习的技能,可能也就是组织一些公司会议,PPT做得漂亮,EXCEL玩得不错。特别是一些国企员工或公务员,在固定的岗位上是个能手,但想跳出组织很难,因为在外面,自己什么都不会。
勤奋也是有不同种类的。有的人非常勤奋,但他的努力程度并不高,他是用一种时间的量,来给自己制造一种勤奋的假象,而不是去费力思考一些非常难的问题,因为思考那些非常难的问题,很费脑子。
什么是非常难的问题?
比如,你所从事的行业是处于上升周期吗?你做的事情,越老越值钱吗?你的长远规划是怎样的?你对人生有什么思考?
劳动不分贵贱,但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却是有贵贱之分。仅仅靠手熟,你只能是个打工的,为老板创造的剩余价值,成就不了什么伟大的事业。
到底应该怎么做呢?
对于赚钱,大部分人的想法是,兢兢业业工作,早出晚归,周末还要去读个MBA,或者多考几个证。但这样能赚到大钱吗?
可能只会对升职有点加分而已。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读MBA时,这个证书的含金量就越来越低了。很多事都是这样,这两年留学生也不吃香了,原因也是读的人太多。
赚钱的方法,主要有三种:提供劳动力;提供技术;承担风险。
如果按财富的分配来看,劳动力分10%;技术分20%;风险分70%。普通人受的教育,就是提供劳动力,搬砖,或者努力学习,变成提供技术的。
大家可以去翻看上市公司的财报,每年赚了多少钱,有多少是给员工的工资。绝大部分钱都留在了公司,作为股东的权益。
谁是承担风险的?
公司老板,股东。虽然公司的事情都是员工在做,但员工不承担经营风险,旱涝保收,他们通过让渡风险,把大部分创造的价值转移给了老板和股东。
不承担风险,是不可能获得高回报的。
所以,要想成为富一代,方法是:找到一个即将爆发的行业,然后进去承担风险。
为什么是即将爆发的行业?
传统行业的门槛很高,新人别想进去。比如燃油车是很成熟的行业,就那么些品牌,很少有人会幻想创业做燃油车,因为几乎不可能成功。但最近这些年有了新能源车,这是个全新的领域,立马涌现了很多从未听说的新品牌,而且大众的接受度还很高。
再比如,2015年的疯牛也是大机会。当年军工指数涨了四五倍,是指数,不是股票。但是在底部就参与其中的,一定承受了很多嘲笑与失落。
未来的大机会在哪里?
不确定。指望有人准确告诉你,就又是不愿承担风险的思维。记住,承担风险,才能发财。路,是靠试错,试出来的。没有风险的路,很拥挤。
也有人会害怕,人生只有一次,青春就那么几年,试错要是大亏了,一辈子岂不是就毁了?
此时,可以运用塔勒布的反脆弱理念。塔勒布说:“作家如果白天能从事一个与写作活动无关的闲职,那么他的作品会写得更好。”
作家就像现在的自媒体,能以此为生的很少,这份职业充满着不稳定感,不知道下一本小说能不能大卖,下一个月的收入在哪里。
欧洲的作家有个传统,找一份闲职,那种不需要动什么脑筋,不用加班,朝九晚五,工作稳定的。这样先保障有口饭吃,然后利用业余时间专心写作,上班时间还可以发呆构思。而且有份稳定的工作,就不用考虑商业化问题,只写自己想写的,反而能写出好作品。
这样的例子很多,比如法国小说家司汤达是外交官;英国作家卡夫卡受雇于保险公司;哲学家斯宾诺莎是镜头制造商;爱因斯坦在专利局上班的同时,研究相对论;还有《三体》作者刘慈欣,在电厂做工程师的同时,完成了他所有的科幻作品。
这种组合配置,先胜后战的思路,更值得普通人参考,因为不少人都拖家带口,有房贷车贷要还,直接离职的风险太大。
最差的工作是什么?
天天忙的要死,工资还一般,没时间学习成长,没时间思考人生,没时间陪伴家人,没时间锻炼身体。
希望对你有帮助,晚安~
作者:布衣书生